close
  第一次聽到村上春樹這個名子是什麼時候?非常久以前的一個廣告,一個梅子綠茶的廣告。那廣告是一位女生手上拿著一本書,然後一直開冰箱倒飲料,最後女生說「書沒看幾頁,但綠茶卻喝光了」。

  實際看到村上春樹的書,是在高中的圖書館。雖然現在很疑惑,為什麼那樣的高中圖書館會有村上春樹的書?但是實際上就是有,而且就放在和武俠小說面對面那一排,也就是以「A」、「B」兩排面對面的書櫃來看,武俠小說是放在B排,村上春樹的書是放在A排。

  那時候正熱中在修練梁羽生的武功門路,常常走到B排去拿書,已經變成一種習慣,一種下意識,進到圖書館就直覺往B排走去,如果不是那天在找「散花女俠」某集遲遲找不到,有點心煩讓視線左右晃晃,也不會去發現在背面(因為我都只面對B排)A排上的村上春樹系列。

  它就那樣一系列緊密的排在一起,大概十來本吧,回意似乎一下子被勾了起來。看了一下那些「詭異」的書名,「尋羊冒險記」、「發條鳥年代記」、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」,直覺提醒我,村上春樹的作品可能非常難搞,所以當時挑選了一本看起來最薄的「麵包店再襲擊」借回家看。之後「螢火蟲」、「迴轉木馬的終端」、「尋羊冒險記」、「國境之南 太陽之西」…,就再也沒有停下來過,直到現在。

  要是有人問我「村上春樹的書寫些什麼?」,我會說「沒辦法回答」,或許有人覺得「一本書的內容都說不出來,還算是書迷嗎?」以現在對於書迷的要求來看,個人不是村上春樹的書迷。現代多數人對於書迷的要求,似乎就像在金庸茶館上論戰的人們,每個招式的名稱都背的出來,甚至是哪一本、哪一頁、哪一段都可以鉅細靡遺說出來。這只是欣賞一本書而已,有需要弄得跟報告一樣嗎?

  看了幾本村上春樹的作品後,雖然沉溺書中的文字流轉,也喜歡其鋪陳與情境,但還是希望能多了解村上春樹作品背後的涵義,不免俗的看了幾本對村上小說解析的書。不看還好,一看之後更覺得模糊。全部都充斥著建構、解構、數字化、都市化…等等一堆特殊的名詞,更是讓人覺得昏頭轉向。

  當閱讀不再只是閱讀,而是一群人談論著可能自己都不懂的名詞,把書中的情節背頌的堪稱完美,每個字詞都去拆解,即便作者本身可能根本沒有要暗喻什麼,閱讀變成一種身份、地位、能力的象徵,那真的還需要閱讀嗎?

p.s 看了許多網路上人們分享對於村上春樹的記憶,幾乎都少不了那個梅子綠茶的廣告,感覺真有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i700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